中国直销网 中国直销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正文

福建陶瓷:当上“黑榜”成为一种惯性

发布: 2012-05-31 13:10:45    作者: 罗日丁 詹仁杰   来源: 购物导报  

        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外发布消息,发布了2011年对全国5类家庭装饰装修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的结果。抽查了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等14个省、自治区202家企业生产的202种陶瓷砖产品,合格率为86.1%。主要对陶瓷砖产品的尺寸、吸水率、断裂模数、破坏强度、无釉砖耐磨深度、抗釉裂性、耐化学腐蚀性、耐污染性、放射性核素等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结果显示,多个省份的陶瓷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不乏著名企业。福建省一共有7家陶瓷企业产品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有:吸水率、尺寸、破坏强度3个类别。

        又是尺寸不合格!又是吸水率不合格!又是破坏强度不合格!福建又一批陶瓷企业再次“倒”在了国标这三大指标上。

        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三座大山”?福建省的一些陶瓷企业真的就无法逾越?

        “其实这是三个重要又很容易达到的指标,但要求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做细,做到位,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在2010年的黑榜事件上,一位陶瓷业的业内人士就对记者说过。而从黑榜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去年福建一共13家企业上黑榜,而今年减少到了7家。说明这还是能解决的。那为什么不所有企业都远离黑榜,都至少将产品合格呢?或许,真是企业无所谓这样的抽检。

        尺寸、吸水率和破坏强度等三大指标已经次次成了福建陶瓷的“绊脚石”,一些业界知名企业名列“黑榜”更是习以为常。而且多家企业年年上黑榜,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面对媒体的采访,一些企业的回答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话,让人深感震惊。企业集体噤声或冷漠处置的背后,是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漠视,还是对舆论监督的有意无视?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对福建陶瓷整体“无所谓”的姿态感到不可思议。

        对此事进行采访的《购物导报》记者很是无奈,每年都是这样,每年却都“不知悔改”。而福建省陶瓷业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美誉,每年就是因为这些黑榜企业的质量问题,影响了整个福建陶瓷界市场声誉。让许多陶瓷的业内人士痛心疾首。

        当前,中国陶瓷业的前景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了。国内的经济形势日趋严重,国外的贸易壁垒与反倾销申诉更加频繁,出口存在很大变数。如何突破内忧与外患,这成为如今摆在陶瓷从业者面前最最重要的课题。不论是厂区所在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协会与专家,都一致认为,产业升级才是出路。而在陶瓷行业来看,专家表示,技术创新很重要,但质量绝对是基础。

        据了解,福建陶瓷行业在厂区承接能力与消化能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经过几年精心的培育,福建省陶瓷行业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品牌。但专家表示,“问题与优点同样突出”,去年有关专家对福建陶瓷行业进行调研诊断后得出的结论到目前同样没变。尤其是,福建陶瓷行业对质量问题的不重视,对危机意识的模糊,对企业细节管理的漠视,这都是极大的隐患。如果企业不加以重视和改进,必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么福建陶瓷这座精心建设起来的巨大而又华丽的殿堂将随时轰塌,留下一声叹息。福建陶瓷欲借产业升级成为引领行业的愿望也将成空。

        9月8日,记者致函各相关企业;9月14日,记者致电已致函的企业了解相关情况,但是没有一个企业能给予正面的回复和接受记者采访。部分企业表示,他们一天收到的函电太多了,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

        “协隆”陶瓷一听是记者回访的电话,态度180°转变。马上以负责人不在,全都出国为由,拒绝回答记者。并直接挂断电话。

        唯一没有匆匆挂断记者电话的是福建七彩陶瓷有限公司。“七彩”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将报告发给了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他们未曾留底。如果需要这些报告请记者去找晋江质监局。”另外她还说:“最近一天接到很多自称是媒体的电话,分不清楚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有些媒体找她要费用,如果不给的话,就将她们曝光什么的。让她也很防备。”
“钱埔泉盛”接听电话人员,一听到是媒体电话,马上就告诉记者,他们不管这些的,他们不是厂家,记者问是否能提供厂家电话,他回答说:“不知道”。并且还质问记者从哪得来他的电话,之后便挂断电话。

        闽清“蓝天”陶瓷接听电话人员倒是非常礼貌,声音也非常甜美。但是却一次次告诉记者说:“我们传真机坏了,过几天才能修好,等我们传真机修好了给你回话。”截止记者发稿,“蓝天”陶瓷的传真机也尚未修好。

        此外,“前兴”“鸿兴”两家企业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无法对其进行采访。而“鑫圣亚”登记的电话根本就无法接通。所有得不到任何回复。
当上“黑榜”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得反思原因。“这些企业的市场渠道,决定了上了黑榜也不会对他们的市场销售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做实业做大的想法,今天能赚点钱就可以了,什么品牌质量都靠边站。第三是上了黑榜,有关部门也不会有多大的惩戒力度。惩罚成本不足以让企业担心。”一位建材媒体人员对这一现象颇为担忧,“国家提打击假冒伪劣,其实,不合格产品就是劣,但相关处罚对假冒伪都没有杀伤力,何况很多人还不把不合格等同于劣质产品呢。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对假冒伪包括劣的产品给予强力惩处,或许能让这些企业真正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当上“黑榜”成为一种习惯,行业的努力怎么得以维护?行业的发展还能看到希望?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验证码: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
全搜索

站内最新

直销资讯 直销研究

最新文章

直销公司 直销人才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健康美容

热点·文章

直销家园 直销论坛

推荐·文章

人才首页 我要加入

直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