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网 中国直销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综合资讯>> 正文

雅安受灾茶企达上千家 50亿涉茶产业迎考验 2013

发布: 2013-05-08 11:04:23    作者: 未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雅安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产量占到四川全省的四分之一,也是藏茶的最大供应基地。雅安亦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离芦山地震发生已半月有余,宝兴县海鑫茶业的新厂区依旧空荡。4月中旬刚刚落成的近5000平米新厂房,在4月20日那天被震得失去模样:办公楼的刚刚装修完成的外墙震落,水泥墙体裸露在外,钢架结构的厂房地面参差不齐,一人多高的砖墙整排倒向隔壁的田地。地震后的一周多时间里,胡明旭一边将厂区和茶场的受损情况汇报给老板张海鑫,一边等待着房屋鉴定专家的到来。
  直到“五一”小长假,一度被困在山外的张海鑫回到雅安宝兴县,带领着员工回到受损的旧厂房,这家雅安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商才终于恢复生产。“五一”过后,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包括海鑫茶业在内的雅安茶企正努力恢复“茶马古道发源地”应有的忙碌。
  5月7日,雅安市农业局特色产业中心主任周开元向本报记者介绍,蒙顶山茶产地名山县的茶叶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尽管受灾严重的宝兴和芦山茶企也有部分复工。包括生产边销藏茶、蒙顶山茶以及有机茶在内上千家大小茶企正尽可能地抢收、筛选和加工鲜叶,试图尽快走出地震减产的影响。
  经历过汶川地震的雅安茶业近年来转型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品牌成为政府主推的发展方向、藏茶生产在传统藏区与汉族市场之间徘徊、部分企业放弃线下开展电子商务。
  同时也很难忽视的是,传统国营生产体制、农户粗放式散种以及茶叶品种繁杂对雅安茶叶发展产业化形成了制约。突如其来的芦山地震给雅安50多亿元的涉茶产业带来考验,但随之而来的关注也成为机遇。
  上千茶企受灾
  张海鑫原计划5月投产的新厂,寄托着产量翻番的希望——以干茶叶计算,海鑫一年可以采摘50-60吨,新厂建成后计划把这个数字提高到400吨。但地震的到来打乱了所有计划。
  宝兴县是雅安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区。在灵关镇附近的山上,海鑫茶业的四个茶园占地超过3200亩,占到全县的一半。为占地10亩地的新厂区,张海鑫前后投入了1200多万元,如今资金回收岌岌可危。不仅是新厂区,海鑫茶业有两座茶园也出现垮塌,其中大的一处占地1000亩,小的一处占地260亩,都坐落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间云雾之中,道路损毁后难以采摘。
  藏茶生产也遭受重创。由于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的优越,上千年来雅安一直是藏茶的重要供应基地。芦山县多荥镇的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彭联琴告诉记者,企业多处厂房和设备遭受巨大损失,2万多斤茶叶在震后雨水浸泡下作废,粗略估算损失超过一千万元。
  友谊茶叶是雅安六家承担国家藏茶储备任务的企业之一,除去正常的茶叶生产销售外,每年还需保证350多万斤藏茶原料的供给。彭联琴说,尽管储备任务量没有受到影响,但要保证面对藏区茶叶经销商的销售却不乐观。“夏季往往是藏区茶叶采购的高峰期。”
  由于地震,采摘茶叶的人手同样缺乏。在全国第二大茶叶基地名山县,地震后至少有5万外地茶农离开,30万亩茶园无人采摘。
  今年特殊的干旱让企业雪上加霜。海鑫茶业所在的灵关镇在地震前一个多月没下雨,春茶产量减半,当地政府为此组织人工降雨,地震前刚刚下雨几天。名山、芦山等地的春茶也遭遇不同程度的霜冻或干旱导致减产。
  根据雅安市茶叶协会在震后一周内做出的不完全统计,此次芦山地震给雅安茶叶产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至少在1亿元以上,上千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周开元坦承,这次芦山地震对雅安茶叶的影响比汶川地震大得多。
  雅安茶业现状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同样造成雅安名山、芦山等地的茶叶采摘和加工中断,但茶企的厂房、设备并未遭受大的损失,雅安茶叶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截至2012年,雅安全市茶叶产量超过6.99万吨,茶叶鲜叶收入20.2亿元,涉茶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雅安茶叶的产量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在全国地级市中也位居前列。
  依托人类最早开始种茶的名山蒙顶山地区,雅安的茶叶品种繁多,包括绿茶、黄茶、红茶、黑茶在内的多个类别都有种植。藏茶多年来在名山、芦山保持着稳定的产量,而近年在宝兴的有机茶产量则不断增加。周开元介绍,每年到了春茶上市的季节,浦江、成都等地的茶商也会前来雅安收购茶叶,用于加工竹叶青等外地品种。
  千年以上的“茶马古道”历史,也让雅安对外地茶商充满了吸引力。雅安最大藏茶生产商之一的西藏朗赛茶厂,就是由藏族茶商前来投资建设而成。
  张海鑫也是其中之一。最开始几年,海鑫的茶叶只能按照普通茶叶卖,附加值不高。前期投入也让刚开始做茶叶生产的张海鑫吃不消。“以最大的1000多亩茶园为例,最开始是一片荒山,光是开荒的前期投入就要几十万。”直到2010年,海鑫茶业才实现盈利。
  海鑫茶业是灵关镇上惟一一家通过有机茶认证的企业。在北京,张海鑫的茶叶可以卖到2000-3000元/斤。
  但雅安茶叶的产业化水平却不算突出。在灵关镇新场村,胡明旭指着满山的茶园介绍,因为近两年来当地很多农民放弃粮食作物转种茶叶,全镇茶园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亩,这在山区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数字。但大多数农民的茶叶以几十元/斤的价格卖给常年进山收购的茶商。而在名山县,90%以上的农民种植茶叶,但当地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不过亿元出头。
  藏茶同样也面临着进一步产业化的难题。彭联琴介绍,友谊茶叶至今仍然坚持按照南路边茶的传统工艺生产,这注定了茶叶产量有限。
  尽管有其他生产商选择以现代设备和传统手工结合,但藏茶单一的市场和特别的消费群体限定着产量和价格,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藏茶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受到明显阻碍。“勉强能保本。”彭说。
  品牌化前路漫漫
  周开元介绍,雅安茶叶目前是以附加值高的有机茶为发展方向,而“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则是政府希望推广的产业化路径。即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标准,农民种植的茶叶就专门提供给企业。这一做法吸收了散种茶叶的农户,也提高了茶农的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说,和茶农合作除了可以扩大产量,也可加强对农民农药使用量的控制,将当地茶叶做成区域品牌,从而共同获利。
  无论是传统生产的藏茶、新近推出的有机茶还是主打产区的蒙顶山茶,而雅安茶叶在品牌化道路上的成绩更为有限。
  “雅安茶叶的特点是,同一产区可以同时生产六大茶类,春夏秋冬三季产茶,每个类型和每个季节出产的茶叶都不一样,这对于企业做品牌推广反而会带来困难,因为产品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得不到保证。”——雅安名山味独珍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认为,雅安茶叶的现状影响着品牌化的推广。
  味独珍是雅安名山八大茶业集团公司之一,年销售亿元以上。2010年,名山县政府主导下,当地成立了八家茶业集团公司,分别集合了原国营茶厂、供销社和民间的茶叶采购商的力量,希望能尽可能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当地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减少内耗。
  此前,名山县的茶叶企业大多是延续传统的国营供销社的模式,从生产、采购到销售完全一体化。传统的供销社模式和茶叶品牌化也格格不入,这一模式在保证藏茶等特殊品类的供应时能够发挥作用,却无法跟上茶叶市场的节奏。
  转型过后的茶业集团发展也不尽相同。张强介绍,味独珍基本放弃夏秋两季茶,也不做藏茶,每年春天大量采购春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风格恒定。在集团成立一年后味独珍又选择放弃线下实体店,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市场。张强介绍,一年时间内,网上茶叶销售量占到了总体茶叶销量的近30%。由于短时采购量大、电商资金回收速度相对更慢,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的资金链也是不小的考验。但张强认为,发展茶叶电商却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雅安茶叶的出路之一。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验证码: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
全搜索

站内最新

直销资讯 直销研究

最新文章

直销公司 直销人才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健康美容

热点·文章

直销家园 直销论坛

推荐·文章

人才首页 我要加入

直销·人才